体能锻炼与品德培养并重,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通过科学、有趣的课程安排,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运动热情,也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效的教学计划应着眼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此为依据,因材施教,从而在快乐中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小学体育教学计划 篇1
一、教学内容
1、 篮球:基本运球和投篮技巧
2、 游戏: 《夺球战》
二、指导思想
本课以“身体健康为先”的理念为指导思想,聚焦学生的运动兴趣,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通过篮球的学习和练习,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同时培养他们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在体验运球和投篮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篮球技术,发展跑动、跳跃、敏捷、反应和协调等身体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为核心,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享受乐趣。
三、教材分析
投篮是篮球运动中最具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部分,青少年对投篮有着天然的热情。通过篮球运球和投篮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技巧,并能在游戏和比赛中运用自如。参与篮球运动能够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参与积极性,助力心理健康与社交能力的提升。
四、学生分析
我校的学生普遍热爱参与体育活动,尤其是篮球运动。然而,由于课余时间较少,学生很难经常参与到篮球活动中。我在课堂上尽可能安排丰富的练习,以帮助他们提高技能和满足对篮球的渴望。对于一些特别感兴趣的学生,我会在课后给予更多指导,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和热爱篮球。
五、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充分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2、运动技能:通过练习和游戏提升投篮能力,发展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促进个性和能力的发展。
六、教学重点:
熟悉篮球的特性以及基本投篮技巧。
七、教学难点:
控制运球的技巧与投篮的力度、方向。
八、课堂练习密度:
45%
九、运动生理负荷:
中等强度
十、场地器材:
篮球10个
十一、教与学:
讲解示范、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反复练习、游戏与比赛、选优表演
十二、教学程序
1、激趣导入(2’)
1.1: 体育委员整队集合,检查人数、着装。
1.2: 师生问好,介绍本课内容,利用情景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参与体育活动的安全性,以防运动损伤。
评价:集合迅速、有序,着装适合运动,注意安全,提高参与意识。
2、热身活动(8’)
2.1: 学生跟随排头慢跑,听到哨声后迅速集合,并成体操队形散开。
2.2: 徒手活动操
评价:认真进行热身,注意安全,预防运动损伤。
3、投篮练习(20’)
3.1 定位投篮练习(8’)
投篮动作要领:
A、脚步稳:支撑脚要稳固,保持身体平衡。
B、眼睛看:预判投篮方向、力度与速度,观察防守者位置,选择最佳投篮角度。
C、出手快:投篮时动作要迅速果断。
D、用力准:投篮时力量要适中,动作要有力。
E、随投而进:投篮后要随球跟进,准备补篮或接球。
练习方法:学生成扇形排列于投篮点前,从左到右依次用双手投篮。捡球后将球传给下一位同学,排队轮换。
3.2 运球投篮(12’)
练习方法:学生分成两队,进行二人一组的传球运球,达到投篮区域后进行投篮,捡球回到队伍后传球给下一位。
评价:学生积极参与,控制好球,投篮力度和准确度良好。
4、游戏:“夺球战”(6’)
游戏方法:四人一组,其中一人持球,可以向同伴传球,另有一人进行抢球,成功触球即为抢到“篮球”。成功者与被抢者互换角色,继续游戏。
4.1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并进行示范
4.2 传球时可使用不同脚部,灵活多变。
5、放松总结(4’)
5.1 放松活动:将球当作“宠物”,给予它“按摩”放松。
5.2 小结:学生自评、互评、师评。
5.3 布置课外练习任务:每天练习跳跃50次;观看篮球比赛视频。
5.4 下课,师生互道再见,收回器材。
十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宠物”活动的情景设置,使各个教学环节自然展开,服务于学习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夺球战”游戏,发展了学生的下肢力量和身体灵活性,让他们在观察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练习,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享受活动过程。在运球和投篮的练习中,提升了投篮能力,发展了身体素质,并培养了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上课初,学生对“宠物”的热情导致注意力分散,因此教师需强调课堂纪律。在练习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急于完成而忽视技术的情况,教师需要及时引导,保证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强调支撑脚的稳定性,投篮时要果断、迅速,确保出手的力量和方向。学生应学会判断技术动作的正确性,互相学习帮助。
小学体育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科组以“促进全面发展”为宗旨,将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视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的管理与有效的实施,推动学校体育教育的全面进步。我们致力于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系,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注重体育课改革的教研活动,努力落实新的课程标准,以新的理念引导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热爱运动的良好习惯,促进身心的协调发展,造就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工作要求
1、深入学习,更新理念,追求创新。
我们将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化对课改方针的理解。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贯彻课改要求,更新教育观念,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来指导体育教学。通过创新思维,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从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兴趣出发,培养他们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2、依据新课程标准,积极开展体育课改革活动。
要全面推行体育课改革活动。在体育课堂中应用新的理念,增强创新意识。在确保日常课程质量的基础上,体育教师应在实施健康教育课程时力求新颖,逐步使我校的体育课程更加规范,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锻炼,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3、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课堂评价。
科学的评价方式能够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体育课堂上应对学生进行公平的评价,评价要考虑学生的个人条件,因材施教,以增强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主动性。
4、充分发挥体育活动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加强大课间及晨操的组织管理。
1、力争体育活动的开展率达到100%,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以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体能,强化体育技能;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关键目标。
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活动有计划、有记录且见成效。认真落实晨操活动,做到持之以恒,开展率需达到98%以上,加强队列和广播体操的训练,并确保动作规范,从而逐步提升晨操活动的效果。
3、进一步丰富学校体育特色活动,开发新项目和活动,鼓励更多学生参与,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
活动课内容安排:
一年级:跳短绳游戏,跑步,室内操
二年级:跑步游戏,室内操
三年级:跳绳,韵律操,跳远,游戏
四年级:踢毽子,乒乓球,小篮球,韵律操
五年级:小篮球,踢毽子,韵律操,羽毛球
六年级:篮球,羽毛球,技巧体操,特色项目
5、继续加强业余训练,争取更大进步。
我们将积极推动学校的业余训练工作,充分利用秋冬季节的训练机会。为了提高我校各运动队的竞技水平,决定对田径运动队进行全面选拔和重点训练,争取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学校争光。
三、重视体育课的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所有体育教师必须重视的重要环节。我们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以满腔热情去关爱每一位学生。上课前,认真检查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性;课堂上,细心观察学生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新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备好课程,认真开展体育教学。
2、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校本课程的教学理念。
3、规范体育教学常规,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4、对运动队员进行补充,制定训练计划,完善梯队建设,持续业余训练。
5、策划组织秋季田径运动会,及时通知各年级并进行裁判员培训。
十月份
1、巩固课间操,细化大课间的活动组织形式,丰富内容。
2、加强键球和乒乓球训练的特色活动。
3、举办秋季校运会,公布成绩,进一步选拔体育人才。
十一月份
1、加大业余训练的力度,积极备战市运会,提交参赛运动员名单。
2、组队参加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
3、挑选体育特长生,准备参加茂名市青少年锦标赛。
4、做好乒乓球训练的指导工作。
十二月份
1、进行教研组的公开观摩课。
2、继续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确保数据上传工作顺利。
3、全校范围内进行健康标准项目的训练。
一月份
1、各年级进行体育课的学期考核。
2、整理和清点体育器材。
3、整理体育资料。
4、进行期末总结及表彰工作。
小学体育教学计划 篇3
教学目的:
根据《大纲》规定,明确小学体育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学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提升身体素质,促进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为提高国家的整体素质奠定基础。”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教学工作计划。
三、四、五年级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掌握锻炼身体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方法,学习体育和卫生保健的安全常识,培养他们热爱锻炼的良好习惯。
〈二〉使学生认识田径、体操、小球类运动、民族传统体育和韵律活动等项目的基本知识,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理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通过组织一些简单有趣的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骄不躁的精神,教育他们从小懂得遵守规则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体 育 课 教 学 常 规
体育课的教学应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基础,强化课堂“三基”教学,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师方面:
1、 认真备课,精心制定教案,不备课、不写教案不得上课。
2、 深入学习和贯彻教学大纲,研究教材,明确教材的目标和任务,掌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设定本课的教学任务及为达成这些任务而采取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3、 根据教学任务,提前准备和布置好场地、器材及教学用具,教师应严格遵守上课安排,如因特殊情况不能上课,需经学校领导批准并做好调整。
4、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三基教育”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努力完成体育教育的三个主要任务。
5、 教学原则和方法的运用要围绕增强学生体质展开,依据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运动强度。
6、 教师应保持仪表整洁,举止得体,教态要严肃自然,注意校园文明建设,在上课时恰当待命。
7、 认真记录学生学期、学年的体育成绩考核,重视资料的积累与保管,并定期分析指导和优化教学工作,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8、 教学中要充分发掘体育委员、小组长及积极分子的作用,定期进行培训,使其真正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
9、 教学中应有完善的组织纪律,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严密防范意外事故的发生,如若意外发生应及时妥善处理。
10、由于在我校有许多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学生,作为体育教师还应学习一些课堂中使用的少数民族语言,了解相关的文化习俗,以便更好地与学生沟通。
二、学生方面:
由于体育课堂以活动为主,可能会发生一些意外情况,因此在课堂上务必遵循以下几个要点,降低因学生自身原因导致的意外:
1、 明确学习目的,积极主动参加体育课,认真听讲,努力掌握必要的体育基本知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逐渐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 上体育课时,需穿着轻便整齐的运动服装,确保穿着合适的运动鞋,勿携带钢笔、小刀等物品[注意: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应严格进行课前检查,切勿掉以轻心]。要提前按照教师的要求,在指定地点等候上课,排队时做到迅速、安静、整齐。
3、 不得无故缺课,必须按时到课,服从管理,遵守课堂规章制度。
4、 在课堂上要严格遵循教师的各项要求,并执行教师规定的安全保护措施。若发生意外伤害,需及时向领导报告并做好处理。
小学体育教学计划 篇4
一、小学体育教学计划的认识与分析
1、指导思想
在《小学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体育教学的目标:“通过体育课的实施,加强学生健康意识教育,增强体质,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升整个社会的健康素养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1)深入了解参加体育课和日常锻炼的益处,掌握一些保护身体健康的基本常识和方法。
(2)掌握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游戏、韵律活动及舞蹈技巧,从而提升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
(3)体验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培养遵守规章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3、新课程的体育教学以“健康为首要任务”为指导思想。学校的体育教育应以“提升体质”为重心,较少关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维度。而在新课程中,体育被视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目标是提升学生在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整体健康水平。健康不仅指无病或者不虚弱,更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良好状态。全面实施体育与健康的新课程,将助力学校向“健康育人”的理念转型,强调“健康第一”的核心指导思想,旨在普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并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构建以“动”为主的课程框架,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的“三维健康”目标提供支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4、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减少被动学习方式。在体育课中,学生的角色应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模式已成为教育的主流。越来越多地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因此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就是教”的观念,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静态转向主动、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受个体差异的影响,学生的主体意识可能会波动,当一些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策略或坚定的学习精神时,可能会遭遇挫折,导致情绪低落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此时教师需努力从“教”的角度激励学生,比如可以通过简化教材内容、细化教学目标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促使学生从潜在的发展主体转变为现实的发展主体,教师应总结教学经验,让学生理解体育学习的目的,并制定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策略,鼓励学生克服困难,自主参与锻炼,并在实践中挖掘潜能,培养内在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成为体育教学的积极参与者。当然,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学习并非完全对立,即使存在一定的被动学习,也应为未来的积极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1、我任教于五年级的三个班级,经过几年的学习,学生们基本掌握了体育课的要求,学习习惯逐渐形成。从生理特点来看,灵敏性和柔韧性是此阶段的重点发展项目,同时需要辅助进行速度训练。
2、五年级的测试项目为400米,因此课堂上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柔韧性练习。
3、根据了解,学生的柔韧性成绩尚可,但体形训练需要进一步加强。为更好地适应未来的锻炼需求,课堂上还需加大速度训练的比例。
三、教学措施
1、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提前布置好场地、器材及相关教学用品。
2、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基础技能的培养,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努力完成体育课程的各项任务。
3、在教学原则和方法的运用上,要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出发点,结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合理安排运动的强度与量。
4、仔细制定学生的学期和年度体育成绩评估,同时重视资料的整理和保存,定期进行科学分析和以指导和改进教学,持续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及积极参与者的作用,并定期对他们进行培养和指导。
小学体育教学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1、以《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为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依据。
2、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落实素质教育方针。
3、以科学管理为切入点,促进小学体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4、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全面落实《标准》。
5、持续以教科研为引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6、打造富有校园特色的体育教育,培养具有“基本能力+特长”的学生。
三、具体工作
1、完善管理体系
在新的一年里,我校将继续推进体育教学管理小组的工作,构建层级化的管理网络。即校长→体育分管校长→教导处→体育教研组长→各体育教师→班主任和学生。通过分层级下达教学计划,实施后进行总结反馈,力求在管理过程上实现常规化、制度化与科学化。
2、落实“六认真”
我校将持续推进体育教学工作“六认真”的实施,力求做到检查与日常教学一致。体育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安全,确保不发生意外。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严格遵守《教学工作常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要求,坚决杜绝体罚学生的行为。
3、加强教科研
为了更好地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我校将开展每月一次的教科研例会,并组织每两周的教研活动。教师需撰写科学研究计划,围绕教学实践进行深入讨论。学校将安排体育教师访问其他体育工作做得优秀的学校进行学习和交流。
4、丰富课外活动
(1) 继续规范学生的集体操,增强眼保健操的执行力度,并在11月份举办全校广播操比赛。
(2) 每年开展一次身体素质检测,确保做好数据登记与项目包括:50米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等。
(3) 组织年度达标测试,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测试项目:立定跳远、掷实心球等。
(4) 定期召开春季运动会,促进学生的参与与竞争。
(5) 组织冬季体育活动,力争在市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6)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师专长,成立校级田径队和球队,每周安排固定训练时间,确保在各项比赛中有所进步,同时关注学生的思想教育。
四、经费保障及设施完善
本年度学校将添置必要的体育器材,确保体育课程和训练的顺利进行,努力使校园的体育设施和器材达到国家标准。
体育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一、3、4月份完成全校身体素质测试,5月份进行数据整理。
二、5、6月份完成达标测试,6月底进行总结。
三、4月底召开春季田径运动会,准备相关材料,5月份进行总结。
四、上半年积极筹备体育资料。
五、举办小型运动比赛:3月进行仰卧起坐比赛;4月———;5月进行立定跳远;6月进行50米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