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数字化教学的有效性,更体会到了师生之间情感连接的重要性。通过总结线上教学的实践经验,我们发现灵活运用多媒体工具与互动技术,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面对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教师的适应能力和创造力显得尤为关键。这份总结不仅是对过去工作的回顾,更是为未来教学方式创新提供的宝贵参考。
老师线上教学工作总结 1篇
一、课前准备:从准备中提升自我
尽管一堂课只有四十分钟,但在课前的准备过程中,教师的精力常常被耗尽。特别是在面对前所未有的“线上教学”时,准备的过程更是充满挑战。
1、选择教学平台
在即将开始的这节课上,我身边没有熟悉的讲台,没有黑板和粉笔,只有面前的电脑和鼠标。我该如何开展这节课?应该选择哪个在线教学平台?如何进行有效的备课?这一系列问题不断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让我困惑不已。幸运的是,2月6日下午四点,亚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场网络直播培训课。虽然时间不长,却让我受益匪浅,解除了我心中的疑惑。培训结束后,我立刻决定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教学平台。对于我这个“网盲”来说,从众多的教学软件中选一个适合的,确实不易。经过两个小时的探索,我认为选择QQ群作为教学平台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有时候简单反而更能有效地服务于教学。
2、磨练教学内容
确定了教学平台后,我进入了备课的关键环节,选择教学内容。遵循“正式开学前不讲新课”的规定,我将教学内容限定在课外。我决定以班级孩子手中有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作为教材,最终选择了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作为第一节“线上课”的内容。这首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作品,表现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而“从军行”作为乐府旧题,通常反映军旅的艰辛生活。我们在四年级上册曾学习过王昌龄的另一首《出塞》,可以用它作为引入新课的切入点。
《从军行(其四)》的开头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充满了画面感。在引导学生朗读时,可以鼓励他们运用之前的学习经验,去构建一幅雄伟的边塞图景。利用中国地图展示这些地名,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中描绘的苍凉情境。而“孤”字则深刻表达了边疆环境的恶劣,戍边生活的艰难与将士的孤寂。接下来的“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将环境描写转为情感抒发,表达了将士们誓言不打败敌人就不回家的决心。尽管四年级的孩子们或许无法完全领悟其中的深意,但配合大漠战场的图像和声音,可以增强课堂的氛围感。
二、课中教学:无生胜似有生
一切准备就绪,只待与家长约定好上课的时间。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不同,如何保证高效的教学质量?如何使电子设备服务于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这些都是我在课前需要考虑的问题。我在与家长约定课程的要求他们陪伴孩子,帮助他们共同完成学习。我相信有家长的参与,孩子们会更有动力。
经过充分的准备,2月7日晚7点20分,我提前十分钟进入了直播间,并与家长和孩子们进行了简单的图像和声音测试。一切顺利后,我们便开始了这节特别的“古诗鉴赏课”。
此时,我的身边没有学生的面孔,只有电脑陪伴。由于是第一次尝试这样“线上授课”,为了缓解师生间的陌生感,我从我们上册课文中学过的《出塞》和《凉州词》开始,回顾边塞诗的特点以及王昌龄的写作风格。经过互相提问和实时反馈,师生之间逐渐找到了课堂的感觉,我们开始了《从军行(其四)》的学习之旅。
三、课后反思: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虽然课前的准备时间很长,但课堂的四十分钟仿佛转瞬即逝。下课后,我与几位家长并没有直接结束直播,而是针对这节课的教学形式和孩子们的学习效果进行了简单的交流。较为熟悉电子媒介的年轻家长们也给我提供了关于如何更有效利用教学平台的建议。下线后,我也对这种新型的教学形式进行了思考与总结——
1、“线上教学”的收获:灵活变通,因势利导
教学不应只局限于校园,线下课堂的局限性在于时间和地点。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线上教学凭借其时间和空间的自由性,成为师生沟通的首选。2月7日晚7点30分,当我打开摄像头,与久别的孩子们在屏幕上相见时,感到既亲切又新鲜。在短暂的交流之后,我们进入诗歌的学习,熟悉的课堂氛围再度回归,师生间的互动也激发了思维的碰撞和诗意的体味。
2、“线上教学”的不足:虽有交流,但意犹未尽
经过四十分钟的直播课后,当我宣布下课时,尽管完成了课程预设的任务,孩子们也基本掌握了诗歌的朗读,心中却总有一丝不满足。这是因为,在直播课堂中,我无法像平时在线下课堂上那样,亲眼看到孩子们从困惑到豁然开朗的表情。虽然摄像头让孩子们看到了我的身影,但我却无法看到他们每个人的反应。虽然麦克风传递着我的声音,却无法听到孩子们的热烈讨论。
无论是“线上教学”的广泛推广,还是对其局限性的冷静思考,我们都应认识到“教无定法”。在特殊时期,采用灵活的“线上教学”方式未尝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待到一切复归正轨,线下教学的价值将愈发显现。两者结合,互为补充,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有法”。随着2月10日“线上教学”模式的正式启用,我深知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是我不断提升的过程。亲历“实战操作”的经验教训,必将让我在教学之路上更为坚定。
老师线上教学工作总结 2篇
在这次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中,为了确保学生的学习不受影响,我们的教师团队于2月10日至2月15日开展了为期5天的线上教学活动。以下是对这段时间线上教学工作的
1、我们严格按照学校的时间安排进行授课。每天早晨7:50前,老师们都会开启打卡系统,准备好一天的教学工作。语文老师会提前在钉钉或微信群发布关于诵读的学习任务或新课预习内容,8:00准时开展晨诵课,学生们需要进行诵读打卡。家长们将孩子的诵读视频上传到群里,部分老师还会给予适当的指导。我们分享直播链接,提醒学生10:00准时参与市局的在线学习,随后在班级内部进行知识的巩固与检查。在在线课程中,师生之间能够积极互动,老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每节课的学习任务都能顺利完成,并在家校本上布置当天的作业。
2、数学老师在每天的9:00到9:40之间,给学生布置适量的计算练习,以帮助他们为下午的市局直播课程做好准备。每次直播结束后,老师会在班级群中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并在家校本上布置适宜的作业,进行详细的批改与反馈。
3、大部分家长能够积极配合老师,按时完成打卡任务,并及时上交作业。不过,也有部分家长因为工作原因,无法及时提交作业,导致个别作业上交延迟。
4、由于这次线上授课是老师、家长与学生们共同面对的首次尝试,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师生之间的互动相对较少,老师也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重难点的掌握效果并不理想。
网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具有灵活和高效的特点,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与适应这种模式。
老师线上教学工作总结 3篇
20xx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方式,让我们每位教师都面临新的挑战。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与同事们积极投入到线上教学的准备工作中,确保每位学生都能顺利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为家长提供了关于网络学习所需设备的指导,力求不让任何一位学生掉队。
对于我们这些首次尝试线上教学的教师而言,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在面对种种困难时,大家都毫无怨言,齐心协力。医护人员们在疫情面前逆行而上,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奋斗的榜样,他们的无畏精神激励着我们全体教师投入更多精力去学习和应用新的教学平台,探索适合学生的线上教学策略。我们充分利用每一个可用的资源,精心准备好了一切教学材料,力争在短时间内完成各项准备工作。
停课不停学,不仅仅是上网课,更是确保学生能够以科学合理的方式继续学习。单纯选择线上直播课,既增加了师生的负担,也会影响家长的日常生活。我认为,要想真正落实停课不停学的理念,学校、老师和家长之间的默契配合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在疫情期间为学生的学习保驾护航。
作为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社会的责任。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期,我们要以初心和使命感,展现教师的风采。在家办公的我依然会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及时与家长沟通,以确保在疫情期间做好教学工作,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
家长们也应耐心对待学校的安排,不要盲目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尽管我们无法像“白衣天使”一样走上抗击疫情的前线,但我们每位教师也在为战胜疫情而努力,尽自己的最大能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停课不停学,我们的 acción en marcha; 抗击疫情,教师责无旁贷!祖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