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总结报告

172天前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总结强调了期末复习的重要性与步骤。教师需了解考试大纲,制定合理复习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复习。第一轮集中打基础,利用复习指南,了解往年试题,夯实基础知识;第二轮全面复习,重视综合题和地图运用能力;第三轮查漏补缺,进行模拟题练习以巩固知识。复习中应注重“讲”、“练”、“补”,帮助学生克服地理知识掌握不牢、灵活运用能力不足等问题。对于地图复习,要求熟练掌握中国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及主要铁路干线与工业区图,以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乡土地理的复习同样重要,需结合自然条件和资源开发进行区域分析,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这些措施,期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期末考试。

八年级下册地理的教学工作总结

回顾如下:

一、浓缩八年级下册地理的教学内容,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确保知识点落实到位,以完成课程教学,为期末考试的复习争取时间!

二、八年级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期末复习具有时间紧、任务多、难度大的特点,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复习,我们认为必须深入了解考试大纲,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贯彻实施地理期末复习的几个阶段:

5月上旬,进行第一轮复习,主要是打基础,从基础知识抓起,充分利用复习指南!首先要了解去年试题的情况,对照考试大纲,着重夯实基础。

5月下旬,制定全面复习计划,进入第二轮复习,重点关注综合题的复习。注意复习书中图片的地理信息整理以及考试时对地图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

6月中旬开始第三轮复习,考生进入冲刺阶段,要做到查漏补缺,对错误题目进行归纳并及时完成模拟题。对前两个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知识体系,接着进行一定量的模拟题练习,以巩固知识、掌握解题技巧。6月24日进行模拟实训,最后调整考试状态,积极应考。

具体措施:

一.为了确保期末复习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组织复习。

从历年期末考试试卷来看,学生在地理知识掌握方面普遍存在不牢、不活、不准、不全等问题。不牢即记忆不牢固;不活即不会灵活运用知识;不准、不全则是答题时的不准确和不完整。期末复习必须对症下药,着重在“讲”、“练”、“补”这三个环节上狠下功夫。

二、熟练掌握几幅重要地图

复习地理必须进行地图复习,熟练掌握几幅重要地图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手段。

1.中国政区图。政区图是各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的基础,学生需要将众多的地理要素落实到地图上,政区图的重要性不可或缺。学生需熟记各省、区的名称和位置,掌握各省、区与重要山脉、大河、海洋及邻国的相对位置。

2.中国地形图。熟悉地形概况对掌握各区域地形特征、了解气候的主要界线、内外流域划分、大河水文特征和农业、矿产、森林分布均有重要意义。学生需要记住主要山脉的位置,并熟悉秦岭、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祁连山与长江、黄河的相对位置,同时了解地势的三级阶梯。

3.气候图,包括一月、七月的平均气温图、温度带图、年降水量图和干湿状况图。掌握这些气候图,有助于了解气候的空间分布与主要特征,进而分析区域地理的水文和农业等差异。学生需掌握一月份0℃等温线的位置,年降水量图中800、400、200毫米降水量线的位置,以及五个温度带、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范围。特别是秦岭——淮河一线的气候意义不可忽视。

4.主要铁路干线和重要城市图。铁路是交通运输的动脉,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二者结合有助于学生的掌握。铁路干线图要求学生熟悉重要铁路干线,掌握南北向与东西向干线的交汇点,以及南北干线与长江的交汇点,学会利用铁路干线进行假想旅行,并了解主要城市的地理位置,如临海、临河及其作为铁路枢纽或港口城市的地位。

5.四大工业区与矿产图。要将重要工业区与矿产资源相结合,掌握四大工业区的主要工业中心及其矿产资源分布。

在运用地图进行比较分析及综合练习时,要注意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正确掌握因果关系,并能够用准确的地理语言作答。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三、重视乡土地理的复习

乡土地理是八年级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期末考试中占有一定比例。根据历年考试卷,乡土地理的重点应集中在自然条件和资源开发等内容。复习时可要求学生使用区域地理的方法,结合地图,自行提出问题,进行乡土地理各要素的比较分析和总结归纳。例如,复习本地区的地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图示,利用先前学过的南方区域知识,提出问题:“该地区的地形以何种特征为主?气候类型是什么?这种气候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这样的练习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印象,掌握乡土地理的基本概念,还能提升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总结报告》.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