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清淤方案的实施不仅关乎水体环境的改善,更直接影响着周边生态的复苏与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通过科学的施工方案,不仅能够有效去除底泥污染,恢复水流畅通,还能在施工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清淤的合理安排与执行,是确保河道功能恢复、提高水质、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所在。
河道清淤施工方案优秀 1
1、城市河道清淤现状
我国城市河道众多,这些中小河流在防洪、排水、生态环境维护及城市景观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伴随城市化的迅猛发展,河道污染和淤积的问题日益加剧,水质显著下降,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许多城市河流长期受到污水排放的影响,淤泥堆积严重,局部河道甚至出现堵塞,水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妨碍了水体的自我恢复能力;
(2)由于上游截流等原因,河流补给水源不足,导致水量减少,稀释污染物能力降低,加之水流不畅,污染物大量聚集,形成淤泥,长时间淤积的污染物也会重新释放,造成内源污染。河道淤积还降低了其行洪能力,增加了灾害发生的风险,一旦遇到汛期,可能引发水浸甚至洪水,因此对城市河流进行清淤刻不容缓。
2、清淤技术分析
城市河道的清淤技术与大河及航道的清淤技术有所区别,其主要特点包括河道宽度窄、河水较浅、清淤量较小、两岸建筑物众多、施工时大型机械船通行困难等。根据这些特点,常用的清淤施工方案包括围堰排水后的干槽清淤和水下清淤方法,前者根据设备的不同又可以细分为干挖法、泥浆泵法和水力冲刷法,而后者则可以采用绞吸式、抓斗式及斗轮式挖泥船进行清淤。
2.1 干槽清淤
干槽清淤是指在构筑围堰后,将河道水流排干,进行施工的方法。其中,干槽清淤的具体方式可分为干挖法、泥浆泵法及水力冲刷法。
2.1.1 干挖法清淤
干挖法清淤是通过挖掘机对排干水后的区域进行开挖,清理出的淤泥可直接运出或堆放在岸上。若淤泥含水量较大,可通过晾晒或混土来降水。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清淤过程直观且彻底,对设备与技术要求不高,产生的淤泥含水率较低,便于后续处理。
2.1.2 泥浆泵法清淤
泥浆泵法清淤是在清理河道垃圾后,利用泥浆泵将淤泥运送至附近的弃土场。其适用于河道断面较窄的情况,具备设备调动方便、挖运合一等优点,但在施工前需进行人工清理,避免影响设备运行。
2.1.3 水力冲刷法清淤
水力冲刷法使用高压水枪冲刷河底的淤泥,将其汇集到设定的低洼区,然后再利用泥浆泵进行抽取并输送至码头或集浆池。此法适合已硬化的河道,能够避免机械破坏,但泥浆浓度较低,后续处理可能不便。
干槽清淤适合流量较小的河道,施工质量易于保障,能够有效应对复杂垃圾情况。缺点是需在非汛期排干河道,工期受到限制,临时围堰施工增加了成本,并可能影响边坡及生态系统。
2.2 水下清淤
水下清淤是在水深条件下,以船只为施工平台,配合清淤设备进行淤泥开挖。可运用绞吸式、抓斗式及斗轮式挖泥船进行清淤。
2.2.1 绞吸式挖泥船清淤
绞吸式挖泥船通过前面的绞刀切割并搅拌河底淤泥,形成泥浆并通过吸入管道输送到指定地点。其优点在于作业一体化、无泥浆泄漏,但因泥浆浓度偏低,堆场占地面积会增加。
2.2.2 抓斗式挖泥船清淤
抓斗式挖泥船通过前臂抓斗操作抓取水下的淤泥,清出的淤泥由驳泥船运输到弃土场。这种方式灵活,不受障碍物影响,适合处理较硬或含有杂质的淤泥,但对极软底泥敏感,可能导致浮泥再次回到水体。
2.2.3 斗轮式挖泥船清淤
斗轮式挖泥船利用斗轮开挖水下淤泥,并将淤泥通过泥泵输送至指定区域。尽管采用了封闭管道技术,但该方法仍存在逃淤、回淤现象,导致清淤效果不理想,可能造成水体污染。水下清淤适合泥层较厚的河道,优点是不受天气影响,施工精度高,但需注意底泥中污染物的扩散。
3、施工应用
3.1 工程概况
清河源自北京西山,流经多个区域,其主要支流包括北旱河等。为恢复河道的设计断面,提升其过水能力,并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清河的淤积进行清淤工程势在必行。
3.2 清淤方案分析
此次清淤工程针对清河的五个严重淤积段,需依据工期、河流情况、淤积特征等因素综合考虑施工方案。在非汛期内,选择围堰排干部分河道进行干槽清淤,采用干挖法进行淤泥开挖。
3.3 施工
施工过程中,采用机具为主、人工配合的模式。首先进行测量和场地准备工作,之后由挖掘机集中清理淤泥,随后装载机将淤泥运输至集料点,并按照比例掺拌后处理。为了确保施工现场的清洁,设置洗车槽并指派专人负责,确保外运车辆不对市区造成影响。
河道清淤施工方案优秀 2
一、施工
1、施工段落划分:鉴于该河道的长度和清淤量较大,施工计划可分为3至4个段落进行清淤作业。由于景区内限制大型机械的通行,因此这项清淤工作将全部依靠人工完成。清理出的部分淤泥可用于植物肥料或溪流护坡,其余部分则需进行外运处理。
2、施工措施:
①排水:
在河道淤泥的外侧挖设一条纵向排水沟,将河水引入排水系统。通过在沟槽边堆土形成土埝,确保少量河水能够顺畅流出。在进行清淤作业时,需按照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作业。
②清淤:
本次河道清淤工作将在九溪风景区内进行。为了保证施工效率,需要根据淤泥的实际数量和工期合理安排施工计划。由于沿河道路限制较多,部分路段还需进行修整,因此需尽快推进清淤施工。应考虑增加运输车辆并安排夜间施工。清淤时,由人工将淤泥铲运上岸,再利用车辆对其进行清运,同时在清运过程中,需立即清扫道路上洒落的土方,以维护景区的整洁。
二、清扫保洁
根据防治扬尘的相关规定,为确保在清淤作业期间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需做好清扫和保洁工作,彻底清除人为产生的垃圾等废弃物,并指定专人负责。各个施工段需配备若干工人,负责保护现有设施,并在淤泥运输地点铺设草垫。所有运泥车辆在离开施工现场前,必须对车轮和车厢进行清扫,从而保证景区环境的整洁。
三、安全措施
在主要交通出入口设置警示标志和护栏,安排专人值班,维护路口交通秩序。在施工段进行适当的照明处理,并设置安全红灯。对相关驾驶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要求遵守交通法规,严禁酒后驾驶。
河道清淤施工方案优秀 3
一、项目背景
为深入推进区域内河道整治,提升水环境质量,计划对吴兴区杨家埠街道施家门村的南稍河与太脑河开展清淤工程。多年来,这两条河流因受到居民生活、农业活动和水土流失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河道淤积情况严重,水质和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此现象不仅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用水,也严重制约了地区的经济发展。针对河道的淤积问题,我们急需开展清淤和疏浚工作。本项目将对南稍河和太脑河实施清淤,南稍河东向西,断面编号为1至9,全长366.75米,预计清除淤泥量为3156.64立方米;太脑河则根据河道形态分为两段(详见清淤项目布局图),断面编号为1至13,全长507.4米,预计清除淤泥量为5535.03立方米。
清淤工程总计长度为874.15米,预计清除淤泥总量为8691.67立方米。
二、治理目标
1、项目实施后,力求通过清淤,提高河道的排洪、灌溉及调蓄能力,使灌溉保证率达到95%以上。
2、致力于通过清淤和杂草、障碍物的清理,提升河道的自净能力,改善河水的生态环境及水质。
三、治理标准
1、在保持治理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控制工程投资,清淤标准为:去除河底淤泥。
2、环境要求:实施清淤时需达到“河面无漂浮物、河中无障碍物、河岸无垃圾”的“三无”标准。
四、实施方案
1、河道清淤:由于项目河道较为狭窄,堆泥场位置较近,挖泥船无法直接进入,计划采用封堵河道两端并使用泥浆泵将泥浆直接输送至堆场的方式进行清淤。
2、堆场保护:需在堆泥场周围设置防护措施。若选择水塘作为堆场,务必将水抽干,以避免泥浆流失,填满后需进行平整处理。
五、清淤量测量及计算
1、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作为平面坐标系统,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作为高程基准进行测量。
2、河道测量采用GPS-RTK技术进行,采用单基准站自由架设模式;以GBJY、GDYS、GGDZ、GGHZ、GGWX、GLTL、GSLS、GWJM、GYJD、IIXMK3等10个D级点作为参考,利用七参数模型计算转换参数,实时处理差分观测值并进行坐标转换。两台仪器在已知点T01上校正,平面坐标转换残差最大为0.7cm,高程拟合残差最大为0.1cm,均低于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要求的限差。
本次测量布设图设有根控制点4个,点位编号为T01、T02、T03、T04,标志设置为顶端有十字丝的不锈钢钉,采用GPS-RTK进行平面坐标和高程的测定,最大误差在0.6cm和平面及高程误差为1.0cm,满足本次测量要求,可以进行RTK碎部点测量。
3、根据50米/条的密度对河道进行横断面测量,变化较大的地方进行适当加密;现场使用科力达K9-T型RTK实测断面点的平面坐标、高程及河道水位高程。
4、运用南方CASS7.0软件对断面图进行绘制,纵横比例尺均为1:100。断面面积由现状河底线(淤泥底)及淤泥面线组成的多个不规则图形面积所构成,清淤量为相邻断面面积的平均值与断面间距的乘积逐一累加而成。出图比例尺为1:200。
六、注意事项
1、开挖淤泥时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若断面与实际有差异,须适当调整,如调整幅度较大需报请相关单位。
2、在房屋密集区、靠近房屋及护岸基底较浅的位置进行清淤时,应分层逐步推进,并加强对两岸建筑物的监测,如有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施工。
3、在实施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七、附图附表
1、20xx年吴兴区杨家埠街道施家门村河道图根控制点成果表;
2、20xx年吴兴区杨家埠街道施家门村河道清淤工程量计算表;
3、20xx年吴兴区杨家埠街道施家门村河道清淤项目布局图;
4、20xx年吴兴区杨家埠街道施家门村河道清淤项目断面图。
河道清淤施工方案优秀 4
1、清淤前的准备工作
在开展河道清淤作业之前,需对施工现场的植被、建筑垃圾及其他杂物进行全面清理。此项清理将采用人工和挖掘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层植物如芦苇、杂草等需由人工拔除。建筑垃圾及植物根茎等杂物则需由挖掘机移至业主指定的堆放或掩埋地点,清理出的植物残体可以在指定地点集中焚烧。清理区域应超出开挖及堆土范围2米。
2、泥浆泵冲泥施工与运输
(1)引水及泥浆排放:可利用附近河道的水源进行冲泥作业。堆土区迎河侧需开挖一条深度为0.8m-1.0m,宽度为0.5m-1.0m的排水沟,以便将排出的废水引入冲泥区实现重复利用。
(2)根据施工进度,在冲泥作业区搭建高压水泵及泥浆泵,并铺设排泥橡胶管。在大东江河安装潜水电泵,以抽取清水供高压泵使用,待泥浆泵完成泥浆输送后回收水可再次利用。
(3)启动高压泵,用水枪冲击泥浆区域的地面,形成水潭后放下泥浆泵进行泥浆抽吸,泥浆将输送到专用泥灌车,随后运输至指定位置。如交通不便,可直接将泥浆排入指定泥浆池。
(4)在冲泥过程中,河底、河坡需保留0.3m的保护层。冲挖结束后,需人工整修河底和河坡,确保开挖轮廓准确,底面与坡面平整。
(5)水力冲挖施工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
a、合理安排施工,调度冲挖与排泥作业,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
b、输泥管路应保持平顺,避免出现死弯;
c、出泥口应高出泥灌车50cm,并伸出泥灌车一定距离;
d、输泥管的接头需紧固严密,确保整个管线及接头不漏水,定期检查泥灌车有无漏浆,一旦发现问题立即修复或更换;
e、输泥管支架需稳固,设计时尽量避免破坏其他设施;
f、加强对输泥管的巡查,注意按放样桩进行冲挖,确保管道的工作状态,防止河道超挖、围堤倒塌及泥浆外溢。
3、护岸工程
护岸工程的分部分项可包括:木桩工程、插板桩工程、整坡工程。
3.1 打桩工程
(1)混凝土桩制作
混凝土桩的制作应由具有相关资质的厂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预制,以确保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并运送至施工现场。
(2)打桩方案
a、选择合适的打桩机械;
b、打桩之前应进行定位并测定桩顶标高,拉好控制线;
c、为防止桩偏位,需在岸边搭建临时操作平台,以便于桩的固定及凿桩、挡墙及压顶等施工过程;
d、木桩需采用人工打入。
3.2 插板桩施工
插板桩分为两种形式:A1型和A2型。
(1)A1型插板桩工序:首先打入混凝土桩,然后在桩内侧安装挡土板,在挡土板与土壤接触处铺设无纺土工布,桩打至设计标高后,将桩顶凿去25cm,桩内的纵向筋及挡土板外露钢筋需与压顶混凝土一同浇捣(压顶混凝土标号为C25)。
(2)A2型插板桩工序:在A1型插板桩的基础上,依据河口插板桩的具体位置,利用400mmx300mm截面的导梁和300mmx300mm截面的连梁进行连接。
(3)挡土板安装:挡土板应紧贴混凝土桩的内侧,在岸外某些区域,因此需在混凝土桩及挡墙、压顶施工完成后,先进行回填土及夯实工作,再进行挡土板的安装,用铁丝等对挡土板及桩进行临时固定,随后回填土至路面,并进行夯实及浇捣路面。
(4)土工布:根据设计要求,在挡土一侧的板上铺设土工布。
4、河坡绿化
在河坡的绿化工程中,苗木的选择应视现场实际情况而定。
绿地整理是苗木种植前的重要步骤,主要工作包括:
(1)场地清理
需清除场地内所有垃圾、不适宜种植的土层及杂草,并集中深埋,石块等应另行堆放以备后用。
(2)地形调整
地形是绿地的重要基础,其优劣直接影响整体景观和林缘线流畅度,因此地形调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施工时需合理安排顺序,避免返工,竖向设计必须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以确保地形质量,施工后应达到饱满、自然平滑的效果,符合设计标高要求。放样标高需高于设计标高(抛高高度视现场土质情况而定),以保证降雨或浇水后的沉降能到达设计要求。
(3)场地平整
场地的平整可采用人工方式,利用锄头或钉耙翻耕表层土,打碎大土块,清除杂草和石粒,改善土壤的渗水性,避免板结,从而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