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培训实施方案主要针对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广播体操及课程改革进行系统培训。培训将按照《教育部关于推广实施第三套广播体操的通知》要求,提升师生的身体素质与集体主义教育意识。具体培训安排包括教师培训于10月19日至20日进行,学生培训则从10月20日至11月19日,通过大课间和体育课进行,确保所有参与者能够掌握规范的动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培训目标,包括帮助教师理解广播体操的多重意义,并加强相关的宣传与推广工作。方案还强调了参与培训的教师需遵守规则,积极备课并参与考核。通过集中和分层次的培训形式,旨在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全面推进阳光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培训实施方案 篇1
中小学生的广播体操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大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并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为了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推广实施第三套广播体操的通知》的要求,推动我镇阳光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丰富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镇教委决定在本周内对全镇师生进行第三套广播体操的培训。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培训内容及指导教师
培训内容:第三套全国小学生广播体操(七彩阳光)
教师培训:指导教师吴清强
学生培训:指导教师各单位体育教师
二、培训人员
全镇所有体育教师与全体学生
三、培训时间地点
教师培训及考核时间地点:20xx年10月19日至20日,每天上午8:20—11:20,下午1:30—5:00在中心小学举行培训。
学生培训时间:20xx年10月20日至11月19日,利用大课间、体育课及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在各单位内组织学生进行培训。
四、目标任务
1、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分层有效的指导与培训,确保全镇的体育教师和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全面掌握第三套全国小学生广播体操,确保动作规范。
2、帮助大家正确理解第三套全国小学生广播体操的教育性、健身性、科学性、适应性、艺术性及其新颖性的特点,强调中小学生广播体操的重要性。
3、认真开展第三套广播体操的宣传、培训、教学、比赛、评比、推广及实施工作,切实加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规范管理,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深入开展。
五、活动要求:
1、参与培训的教师需遵守相关的学习培训规定,做到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参与培训。
2、指导教师应利用图解、光碟自学,全面掌握动作,熟悉每个节操的要领,能准确说出要领并进行示范。
3、本次培训将结合考核,采取集中培训、分层培训、光盘培训及现场培训等多种形式,考核的结果将纳入班级量化评估,并与班主任的绩效发放挂钩,作为学校综合量化评估的专项指标。
4、各班主任需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做好学生的学习培训工作,力求让学生有效掌握所有套路,并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
5、镇教委将在11月上旬组织第三套广播操比赛,进一步强化训练,提升动作质量。
六、日程安排
1、10月19日至20日,在中心小学开展教师广播操培训活动。
2、10月20日,在中心小学对参训教师进行考核。
3、10月21日至11月19日,各单位利用大课间、体育课及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培训,每天将培训情况的电子稿上报镇教研室公用邮箱。
4、11月上旬,组织开展白旄镇小学生广播操比赛活动。
xx镇教委
20xx年10月19日
培训实施方案 篇2
一、培训宗旨
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依托学科《课程标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进展,立足于学校的具体情况,通过丰富多元的培训方式,培养一支具备现代教育理念,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能有效实施教育教学的教师团队。
二、培训目标
1、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学科课程的基本理念,理解学科教育的功能与价值。
2、针对学科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根据课程标准及时解决实施中遇到的挑战。
3、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路径。
4、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次的培训方法。
三、培训对象
校本培训的对象为本校教师,需根据校本培训的特点进行分层次安排。
1、组建一支实施校本培训的核心团队,校长作为团队的重要成员。这一团队(大约占全校教师的10%)需接受过高层次的培训,或者具备较高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成为校本培训的引领者。
2、培养一支占全校教师30%以上的骨干教师队伍,涵盖各学科。这支队伍将成为课程改革的中坚力量,也是新课程推广中的主要师资力量。
3、面向全体教师,结合多种形式,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问题研究策略相结合。通过培训活动与互动参与,达到在研究与实践中打造高质量师资的目标。
四、培训内容
校本培训旨在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强化教科研能力,培训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1、教育观念。教师的教育观念对其教学行为有重大影响。通过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帮助教师逐步形成新教育观念,反思自身教育行为,以符合课程的教育要求。
2、课程标准解读。课程目标决定课程的性质与内容,强化目标意识是教师熟悉新课程的重要途径。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的校本培训内容非常重要。
3、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教师工作的重点,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探索能力,需融入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实践为主的策略研究是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包括教学案例分析与观摩研讨等。
4、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工作,教师需学会转变教学方式以应对实际问题,提升自我监控与评价能力。校本培训应重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培养,做到“教与研”紧密结合,让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进行研究。
五、培训形式
1、专家讲座。以理念为主的培训采用专家讲座的形式,旨在转变教师观念。
2、骨干教师讲座。探讨理论与学校实际的结合,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采用骨干教师授课的方式。
3、教学示范研讨。教师展示先进教学方式,通过观摩和讨论相应的研讨。
4、案例分析。采用案例形式分享资料,供教师研究交流。
5、课题研究。开展以校本为主的课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6、问题沙龙。组织教师在骨干教师的带领下探讨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还可通过经验交流、读书活动、成果展示等形式开展校本培训。
六、培训时间
1、集中培训——利用开学前的准备周,每周安排单位时间进行培训。
2、教研组研讨——合理安排课程,每周安排半天空课时间专门用于校本培训。
3、课题组研讨——根据各自承担的课题,不定期进行研讨。
4、中心组探讨——组建教科研中心小组,开展“问题攻关”,每月不少于一个单位时间。
5、校园网利用——建设校园网,及时发布信息以促进教师间的交流。
七、资源开发
1、师资队伍建设
(1)请专家培训。可以邀请专家到校进行培训,或通过观看专家讲座光盘进行学习。
(2)外派骨干培训。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培训,以推动校本培训的资源共享。
(3)利用资源培训。利用各种培训机会及教育刊物、网络等多种资源进行学习。
(4)校际师资交流。
2、硬件资源开发
确保经费投入,购买课改学习资料,订阅教育教学刊物,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八、组织保障
校本培训需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及相应的制度,以确保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
1、成立校本培训领导机构,校长亲自掌舵,领导小组负责各项工作。
2、健全规章制度,将校本培训与教师的考评及职位晋升结合起来,提高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3、提供展示平台,结合各级评比与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展示机会。
九、家长培训
有效实施课程改革还需家长的支持,应将家长纳入培训对象,采取以下措施:
1、定期召开家长会,宣传课程改革。
2、发放资料,帮助家长了解课程改革的相关知识。
3、举办“开放日”,邀请家长体验和参与课程改革。
4、组织家长观看专家讲座,探讨教育方法。
5、指导家长参与评价。
6、通过建立家长联系卡,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
培训实施方案 篇3
为贯彻实施《xxx省20xx—20xx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的相关规定,确保我校20xx—20xx年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xxx中心学校20xx—20xx学年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
一、培训时间
20xx年7月——20xx年6月
二、培训对象
全校在职中小学教师。
三、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涵盖六大模块: ①教师职业道德与师德修养; ②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 ③课堂基本技能微格训练; ④新课程教学技能; ⑤课堂教学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⑥课堂教学的反思方法。
四、培训形式与学时
初中和小学教师的培训结合校本实践研修、集中指导及远程资源支持,校本培训为48学时,集中指导24学时,总计72学时。
五、实施步骤:
本年度的培训工作将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xx年3月—8月)
1、开展“提升课堂效果”的培训需求调研,梳理各模块反馈意见,确定培训内容、目标和形式,形成初步培训方案。
2、选派培训师和校本培训指导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并组织各模块的指导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3、制定《xxx中心学校20xx—20xx学年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
4、开展首次全员集中培训,启动全面培训工作。
第二阶段(20xx年9月—12月中旬)
聚焦前三个模块的学习,内容包括: 教师职业道德与师德修养; 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 课堂基本技能微格训练。12月下旬进行阶段性考核和评估。
第三阶段(20xx年1月—20xx年5月)
聚焦后三个模块的学习,内容包括: 新课程教学技能; 课堂教学问题分析与解决; 课堂教学反思方法。
第四阶段(20xx年6月)
进行校本考察和考核,评定培训成绩,确认培训学时,全面总结20xx—20xx年度的培训工作。
六、各模块培训安排:
20xx年8月
提升课堂效果专题各模块的集中培训与问题指导。
1、分片集中指导。
2、远程学习(部分教师参与)片区联系人及相关学校,支持教师明确各模块学习任务与方法,并指导解决问题。
①集中培训出勤记录
②听课记录
③学习体会。
检查出勤情况及听课记录。
20xx年9月
教师职业道德与师德修养
校本学习与问题研讨
负责部门或教研组
更新教育观念,规范教师行为,提升师德修养的重要性,增强自觉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意识。
①学习与讨论记录
②结合实践撰写教育叙事或反思材料。
检查学习与讨论笔记及撰写的反思材料。
20xx年10月
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
同上
同上
联系实际,强化课堂教学理论指导,提高教学水平。
①自学材料
②撰写理论研修总结
③学习记录。
检查个人学习记录和理论研修总结。
20xx年11月—12月中旬
课堂基本技能微格训练
1、业务指导人员集中培训
2、校本训练
3、过程指导
负责部门或教研组
强化课堂导入、讲解、板书、提问、练习和结束技能的训练,掌握课堂基本技能。
①集中培训出勤记录
②技能训练参与记录与评价表。
检查出勤情况及技能训练记录和评价表。
20xx年1月—3月
新课程教学技能
1、业务指导人员集中培训
2、校本学习、实践
3、分片送课下乡
负责部门或教研组
围绕新课程教学的合作探究、学法指导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重构教师技能结构,掌握新课程教学基本技能。
①集中培训出勤记录
②课堂教学实录
③学习记录。
检查出勤情况及学校学习和交流记录。
20xx年4月
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
校本学习与问题研讨
负责部门或教研组
提升教师课堂教学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①案例分析报告
②集体诊断记录。
检查个人案例分析报告和集体诊断记录。
20xx年5月
课堂教学反思方法
同上
同上
使教师掌握课堂教学反思的方法。
《自我反思报告》。
查看教师个人教学案例的反思报告。
注: ①带号的过程材料需填写在学习报告册上。
培训实施方案 篇4
在我县的幼儿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及总结过往有效经验的基础上,为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制定了我县20xx年幼儿教师全员培训实施方案,秉持“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培训效果为优先”的理念。
一、基本情况
我区的学前教育事业以“学前教育提升工程”为目标,践行“规范、发展、提高”的工作思路,重点建设公办中心幼儿园,着重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师资培训,以规范化管理为抓手。目前,我园在园幼儿108人,教职员工8人,其中专任幼儿教师5人。我县共有幼儿园4所,省级优质幼儿园23所。但是,由于学前教育起步较晚,整体水平依然不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亟待加强,整体素质还需进一步提升。
二、 培训目标
今年的全员培训方案将立足于我区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与教师岗位需求,以“整体提升、分层推进、突出重点”为工作策略,聚焦“应知、应会”两大核心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以促进教师良好师德的养成;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创新教学活动设计、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增强幼儿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课堂授课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力争实现幼儿教师全员培训率100%。具体目标包括:
1.骨干培训:逐步培养出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幼儿园教学引领人,形成一支有影响力的名师队伍和受欢迎的骨干培训者队伍。
2.园长培训:致力于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和创新能力、掌握现代教育管理知识的专业化幼儿园园长队伍,确保园长参培率达到100%。
3.新教师培训:针对担任幼儿园保教工作不满三年的新教师,确保他们具备专业意识、态度、修养及能力,能胜任相关工作。
三、培训对象:
我县共有专职幼儿教师5人。根据教师的个人培训意向和园所工作需要,培训将按新大班、中班、小班设置。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每个培训类别将根据参培人数分成约10人一组的小班进行管理。
四、培训时间及学时
20xx年9月1日至5日,进行集中培训。
五、培训内容及形式
1.培训内容
培训将围绕师德教育及“新理念、新《标准》、新技能、新技术”展开。
(1)师德教育:包括教育法律法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修养、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维护和优秀幼教名师的事迹。
(2)《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涵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幼儿园的实施要求与策略、主题活动课程设计、组织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方式及亲子活动、科学育儿的指导与实践等。
(3)新技术培训:聚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与教育活动整合的方法和技能。
(4)新技能培训:包括幼儿园特有的音乐、美术、舞蹈、语言和科学等职业技能的培训。
2.班级培训课程设置及时间安排另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