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设备处主任的述职报告中,我们不仅回顾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成就,更深入探讨了设备管理的挑战与机遇。通过对设备性能与使用效率的分析,我们发现,科学合理的设备管理策略能有效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工程师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推动技术进步,使得设备处在医院整体运营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未来,我们需继续加强团队协作与技术培训,力求在下一个年度实现更大的突破与发展。
医院设备处主任述职报告 第1篇
医院设备处的质控管理是确保医疗设备高效使用、精准操作和满足安全标准的关键环节。完好率由设备处和临床科室共同维护;准确率则通过专业的检测设备以及质检机构进行验证;使用率则依据临床科室的使用记录进行统计。医疗设备的质控管理需要设备处的主导与各临床科室的通力合作。
一、医院设备质控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1.设备采购;
2.设备的安装与验收;
3.档案的管理;
4.人员的培训;
5.日常的仓储及报废处理;
6.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7.不良事件的监测;
8.计量的管理。
二、20xx年的设备处质控工作
1. 认真学习医疗设备质控管理相关知识。
2. 全年共完成75台设备的安装与验收。
3. 医疗设备档案整理工作持续推进。
4. 进行了4次针对临床科室的培训,急诊科3次,影像科1次。
5. 定期检查、维护及保养设备,确保各科室正常使用(重点关注:手术室、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对全院的急救及生命支持设备进行检查,共发现问题8台,均为老化造成,完好率维持在100%。特种设备的完好率同样达到100%,维护与维修记录完整。
6. 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3起,均为小范围、非致命性事件,已与相关供应商沟通处理。
7. 完成对全院计量设备的校验,包括血压计、急救设备及其他相关仪器。
三、20xx年透析科设备维修统计
通过分析前一年的维修情况,透析机的维护保养周期定为每月一次。经过去年的维修和今年的定期保养,显著减少了维修频次和配件更换次数。技师们在去年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已由过去单纯依赖厂家更换零件,转向首先进行自主维修,只有在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才考虑更换。
经过两年的数据记录与分析,设备的维护工作至关重要。它不仅保障了临床治疗的质量,还减少了因设备故障造成的时间浪费。从数据来看,透析机的维修次数从45次降至10次,设备的使用率从20XX年的96%提升至99%。这样便可增加70名患者的治疗次数,预计为医院带来约30000元的收入,同时也为医院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成本。
四、存在的问题
1. 记录及巡查工作不够规范,数据记录较为混乱,缺乏有效的统计与。
2. 对医疗设备的监督力度不足,未能及时督促使用科室填写各类记录。
3. 设备的准确率校验依赖外部机构,设备科自我校对能力不足。
4. 部分设备的使用记录存在遗漏或丢失情况,导致使用率数据不全。
五、20xx年工作计划
针对20xx年的不足之处,将逐步进行改进,提升工作能力,强化监督,认真做好记录,提高质控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在20xx年,设备处将继续开展以下检查工作:
1. 检查医疗设备的完好状况;
2. 检查设备的使用情况;
3. 检查设备的维护和维修记录;
4. 检查设备操作人员的能力;
5. 检查设备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的执行情况;
6. 对科室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
7. 统计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上报情况。
医院设备处主任述职报告 第2篇
年末将至,回顾过去一年,设备处在管理和维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发挥了自身职能,尤其在设备的管理、维护及网络和软硬件的维护上,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现将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第一:做好全院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一)有效承担全院医疗设备的日常维修与保养工作。包括放射科的X光机、数字胃肠机,功能科的彩超、检验科的生化分析仪及血球计数仪等,触及到各病区、手术室的多参数监护仪、吸引器,以及供应室的消毒锅和消毒机。同时对院内的办公设备及打印机等进行维护,确保所有通讯设备和线路安全运行,使全院设备完好率达到90%以上,切实保障临床需求。
(二)强化设备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对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验收、交付使用等环节进行全面管理;并承担起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等工作。遵循二级医院评审的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与职责,规范各类可操作表格,完善报表及操作流程,如设备购置前的可行性论证和效能评估等,进一步理顺设备操作流程,加强设备的使用管理,确保从购买到报废的全过程监管。
(三)推动设备管理的市场化和法制化建设。在日常工作中树立效益、质量和责任意识,确保按规定及时检验强制检验设备及部件。对于省级强检设备及时申请检验,包括CT机、生化分析仪、心电图机、彩超机、B超机、监护仪等,确保各类设备按要求完成检验。
(四)增强设备计量管理和安全使用的宣传与实施。积极协同市技术监督局和测试机构做好设备计量工作。加强对B超、心电图机、X光机、CT机及各类检验仪器的计量检测,确保设备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及时购置更新设备,提高医院服务水平与经济效益。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和病人数量的增加,设备需求也日益增加,旧设备逐渐面临淘汰。经院及集团领导审批后,与集团采供部合作采购了核磁共振、化学发光免疫检测仪、血球计数仪、ECT等新设备。
(六)做好医院电子门以及电梯的日常使用与维护。这些设备是医院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设施,为确保使用的安全性,我处定期对其进行检查与维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努力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保障医院的生产安全。
第二:维护好医院的电子病历及HIS系统,确保系统的安全与高效运行。
(一)负责全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管理及软硬件维护,确保数据的安全和正常运作。及时维修网络硬件,解决软件中的关键问题,确保电子病历及HIS系统的正常、高效、安全运行。
(二)完善软件系统,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数据每日备份,数据修改需经过审批和登记。
第三:积极参与集团及医院组织的各类学习活动,提升科室内部管理水平。
思想上与集团及医院保持一致,同时加强业务学习,在各厂家工程师来访时,组织科室成员学习设备的维修保养知识,及时掌握高新设备的相关动态。
期望各位领导和专家能对我处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各位的支持下,我们将继续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升设备维护与保养技术,不断增强设备管理职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科室。
医院设备处主任述职报告 第3篇
在过去的一年中,在院领导的支持下,设备处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及临时交办的工作,为医院的持续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强化医院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1. 认真负责医院内所有医疗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工作。例如:影像科的DRX光机系统成功安装,低场核磁梯度放大器及HOST-PC的故障修复;功能科的彩超除了更换一块主板外,其余故障均已处理完毕;检验科的血流辨及全自动生化仪的维护;放疗科的直线加速器故障排查超过十次,使全院设备完好率达到了95%以上,保障了临床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加强设备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确保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及交付使用等各个环节都能严格把关。强化制度建设,完善责任分配,建立各类可操作的表格,细化各类报表及操作流程。例如:确保设备资料的完整性及设备效能的定期评估,加强从采购到报废全流程的监管。
3. 推动设备管理的市场化与法制化建设。在日常工作中树立效益、质量和责任意识,及时将需要强制检验的设备及其部件送往检验机构,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4. 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对医院的所有医疗设备进行电脑化管理,以提升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加强医疗设备配件管理
对医疗设备的一次性配件要及时更换,例如呼吸机的滤芯;对于重复使用的配件,则需定期保养并宣传相应的保养知识,如心电监护的导联线及血氧线等,以尽可能延长配件的使用寿命。
三、提升科室人员的维修技能与素质培训
1. 鼓励人员在业余时间加强对医疗维修知识的学习,持续提升自身的维修技能。
2. 强调服务素质,要求技术人员在接到报修后尽快到达现场,及时处理问题。
3. 对于大型医疗设备若出现故障且无法现场解决,须第一时间向领导报告,以便采取相应措施。